自“八五”普法规划实施以来,潘渡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聚力构建“1+3+N”普法格局,稳步推动“八五”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。今天,就带大家走进潘渡镇的“普法日记”,看他们如何交出一份有温度、有力度的“八五”普法答卷。
一、打造“一站式”普法服务新阵地 ——综治中心激活法治动能
走进潘渡镇综治中心,“信访综合、多元调解、心理疏导、法律服务、普法宣传”五大功能区井然有序。这里不仅是群众的“矛盾终点站”,更是法治宣传的“前沿哨所”。
通过“中心吹哨、部门报到”机制,20余家单位、10余个社会力量在此联动,形成“普法+调解”深度融合的工作闭环。“以前村民有纠纷,可能直接闹到法院;现在到综治中心,我们边调解边普法,矛盾解开了,法律知识也学到了”,调解员老游介绍道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心依托“游世华市级金牌调解工作室”,创新推出房产物业、旅游纠纷、台胞台企劳动争议三大特色调解板块,让专业人干专业事。
今年以来,中心已接待群众320余人次,提供法律服务110余件,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60余起,调解成功率高达98.93%。不少群众感慨:“来一趟综治中心,不仅解决了问题,还上了一堂活的法律课”!
二、培育“三支队伍”——让普法从“独角戏”变“大合唱”
近年来,潘渡镇聚焦破解普法力量不足、群众法律认知不够等问题,培育了三支“接地气、有活力”的普法队伍,让法治声音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第一支: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
在县委政法委、县法学会指导下,潘渡镇组建由政法系统骨干、律师等组成的“首席+”专家团,聚焦重大项目决策、信访积案化解等“硬骨头”,提供“定制化”法律建议。今年以来,专家团参与化解涉企纠纷、邻里矛盾等难题20余件,用专业度为基层治理"把脉开方"。
第二支:“法律明白人”队伍
从村支书到网格员,从致富能手到热心村民,潘渡镇通过“线上网课+线下实训”“集中培训+自主学习”双轨模式,培育了105名法律明白人。他们既是政策“传声筒”,又是纠纷“调解员”,更是村民“贴心人”。如今,15个村(社区)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,村民遇到法律问题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身边的“明白人”。
第三支:“萤火虫”志愿者服务队
这是一支由派出所、司法所、团委、妇联及热心群众组成的“普法轻骑兵”。他们活跃在新城商圈、乡村田埂,用方言讲法、用案例释法、用互动学法。“蒲公英”普法图书角里,《民法典图解》《反诈手册》成了居民的“抢手书”;志愿者用“接地气”的语言讲解反诈技巧,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。
三、精准滴灌——让普法从“大水漫灌”到“精准滴灌”
普法效果好不好,关键看群众“获得感”。潘渡镇坚持需求导向,围绕“向谁普、普什么、怎么普”,打出“分类施策”组合拳: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、机关学习会、党员大会,抓好领导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。
通过丰富拓展开学第一课、送法进校园、老党员讲党史等活动载体,抓好中小学生这个“重点群体”。
通过情景式讲法、沉浸式普法、互动式学法,抓好老年人这个“多数群体”,达到了宣传一次,影响一片,教育一群的良好效果。
截至目前,潘渡镇开展法律进机关、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企业等活动175场,覆盖群众2.3万余人次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